用工业互联网的力量 助力消费扶贫 赋能脱贫攻坚
近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之际,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锋接受了《中国县域经济报》的采访,以下是采访原文,现予以转载。
“为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互联)利用工业互联网科技优势,在消费扶贫领域进行了积极实践, 探索出了一条成功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锋如是说。
朱立锋指出,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有效扶贫方式。如何有效利用消费扶贫将消费需求与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供给相对接,变消费行为为扶贫行为,是消费扶贫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而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融入消费扶贫,对提高消费扶贫的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朱立锋介绍,中电互联基于中电云网打造了以PK体系为内核的工业电子商务平台, 平台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 融合“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针对交易、运输等环节提供开放可信的全方位支撑,在端与端之间建立了数据、技术、资本、市场等全要素的全面互联和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等全产业链上下游的高度协同。平台可提供线上大型集中采购业务和设备运营管理、供应链金融等服务,为企业集聚供应链上下游资源,提供相应物资、原材料供应和资金支持。此外,平台打造了设备数字可视化运营模式以及融资租赁平台管理服务,形成了工业设备资产智能评估和资产证券化等三项关键技术创新,提供智能合约和电子签章服务,并携手中国建设银行在国内首创了基于自动售货机的自动分账模式。
依托中电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接入“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专门开设央企馆,帮助扶贫县特色农产品上线,建立入口引流,积极配合协调各方面资源,实现扶贫平台服务商资源、产品数据集成互通。开拓“线上线下”双销售模式,基于“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和中电互联工业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销售,并依托生鲜前置仓进行线下零售。并利用“5G+大数据+区块链”打造平台级应用,采用线下“直采+冷链+前置仓”,线上“平台订单+社群服务”的模式打造消费扶贫产业典型应用场景。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电互联在长沙、南京、武汉、济南等地投放的生鲜前置仓及医药前置仓24小时在线,为群众以无接触配送的方式提供基本医疗和生活保障物资供应,打通民生工程最后一公里,助力疫区群众共克时艰。”朱立锋说。同时,通过投放的前置仓设备,批量销售陕西省镇安县、贵州省松桃县等贫困地区核桃油、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提供定点前置仓自动分账服务,借助工业互联网的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招募有行动能力的贫困户、伤残户等,通过专业培训使其成为专业的设备维护、运营人员,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其收入水平。目前 已和湖南省扶贫办达成共识,认定由中电互联方牵头,为湖南省区域内主要运营方,组建项目运营团队,预计2020年底前在长沙市布点前置仓3000个,2021年底前布点前置仓10000个。
作为脱贫攻坚的内核力量,消费扶贫被赋予了更大的历史使命和更深的社会意义,结合中电互联在消费扶贫领域的探索实践,朱立锋认为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助推发力:一是基于中国电子PK体系,建成“一站式”全流程数字零售行业平台,将贫困地区资源与消费群体需求进行一体化对接,形成规模化的“供给— 需求”精准匹配,实现从商品到服务的“一站式”消费扶贫,为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赋能。二是以打通供应链条为主要目标,分阶段、大面积铺设设备并进行智能化运营,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解决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多方共赢。三是在贫困地区建设数字化冷库,采用“制冷+互联网”模式,利用云计算结合制冷、保鲜、智能诊断等专业技术,保证冷库安全高效及食品品质,提升冷库及储存物附加值。同时利用新基建、新技术等协助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贫困地区相关产业合理性。
朱立锋表示,相信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努力下,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聚力赋能下,在消费扶贫工作不折不扣深入贯彻落实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终将取得圆满胜利,并逐步建立起贫困地区、市场、消费全方位接轨的商业生态圈,真正实现“扶贫—脱贫—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