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互联两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7月18日,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互联)科技成果评价会在湖南长沙召开。经过专家组鉴定,由中电互联联合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研发完成的“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中电互联联合下属企业中电(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研发完成的“中电鞋业云MES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两项科技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电子总经理助理、中电互联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锋出席会议并致辞,对与会专家一直以来对中电互联的关心、支持、帮助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电互联有关情况。中电互联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周在龙主持会议。中电互联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邓子畏、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规划部总监林友明,中电(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程文科等参加会议。
本次科技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商大学等行业内七名专家组成。委员会推选中国工程院桂卫华院士任主任委员,湖南大学谭怀亮教授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成果汇报,观看了成果演示,审阅了成果资料,对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先进性、成熟度、经济社会效益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质询,经质询和课题组答辩,评价专家委员会形成一致结论:两个项目整体技术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两项科技成果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并通过了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已初步实现规模化应用。
“工业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由中电互联联合福建思特电子有限公司打造,旨在整合食品全行业追溯数据,构建工业互联标识解析技术节点平台,推动行业升级改造,建成覆盖全国多个省市的食品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应用人工智能、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全方位覆盖食品生产供应链管理、食品种植养殖、禽畜屠宰加工、食品的生产加工、智能仓储、冷链物流、流通销售、餐饮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食品安全全链条大数据中心,为食品企业提供数据支撑,为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平台具有五大主要创新点,分别是基于区块链可信订单的供应链金融模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供应商智能推荐模型、基于实时数据采集和工艺分析模型的工业APP应用、基于实时数据采集的SMT行业可视化协同制造平台以及国内首款基于PK体系的自主安全SMT行业数据采集终端。目前,该平台已在漳州市禽畜定点屠宰白条追溯、漳州酒企酒品追溯防伪防患货管理系统、智能仓储管理系统等领域应用,并取得良好经济、社会、科技效益。未来将逐步向全国各省市推广,并不断研究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重要产品的行业特点,逐步向平行行业推广应用。
“中电鞋业云MES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由中电(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打造。针对制鞋行业生产订单多样,生产工序复杂,劳动密集等带来的一系列现场生产管理和控制难题,在中电云网的基础上,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中电鞋业云MES平台;针对制鞋行业生产流程和数据,在设备互联和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上构建具有统一基础数据、统一系统框架的云MES 指挥调度系统,涵盖计划管理、生产管理、半成品库管理、件资管理,质量控制等主要功能,实现了制鞋行业车间生产业务流程全覆盖,提高了生产数据与信息获取的实时性与准确性,较好解决了制鞋生产过程的管理与追踪。目前,中电鞋业云MES平台已在我国运动鞋重地莆田市多家鞋企获得应用,满足了鞋企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了鞋企生产管理的协同性、实时性、准确性、一致性、可追溯性和无纸化,降本增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