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24小时服务联系方式_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_学生同城空降

延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会暨项目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发布于: 2022-10-01 15:04
分类: 公司新闻

  延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会暨项目签约仪式顺利举行

 

为加强应急产业技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加快延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5月18日,由延安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指导,延安市工信局、延安高新区管委会、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互联)联合主办,中电星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星原)承办,延安市应急安全产业协会、延安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协办的延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进会暨项目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欧阳晓平,延安市市长薛占海,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中国电子总经理助理、中电互联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锋,中电互联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在龙,陕西省应急管理厅二级巡视员朱玉朝,延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常程炜,延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矿平等出席活动并讲话。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亚洲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数字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文龙作主题分享。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军营主持活动。

欧阳晓平发表线上致辞,对延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的系列成果和创新研究机构的成功落地表示祝贺,并寄望延安以应急产业基地为核心,充分发挥政治优势、资源优势,依托“线上+线下”平台载体,加强协同创新,推进跨界融合,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事业发展,坚持立足延安、面向陕西、服务西北、辐射全国,打造国内应急产业新高地。

薛占海对延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取得的创新成果表示祝贺,并指出,中电星原的揭牌成立,标志着延安市与中国电子的合作迈出了全新步伐,也标志着延安市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应急产业发展、聚焦“工业互联网+应急安全”方向取得了初步成果,必将对支撑延安应急产业发展、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聚集力发挥酵母作用、辐射作用和示范作用。希望中电星原等企业积极对接延安市发展需求,与延安在高端能化、安全应急产业等方面开展密切深入合作,带动引领一批应急产业企业和项目落地,促进双方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延安市将为企业搭建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平台,提供一流的营商环境,用最大的诚意、最优的环境、最好的服务,为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和合作意向的落地实施保驾护航,为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李颖表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要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大力加强应急产业发展、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和产教融合。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愿与延安市和应急产业各企业一道,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携手同行、持续创新、砥砺奋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加快培育数字化应急管理能力,为构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保驾护航。

朱立锋在讲话中指出,作为国家网信产业的核心力量和组织平台,中国电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产业发展的相关要求,下属公司中电互联狠抓“工业互联网+应急安全”,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应急安全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应急产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有力提升应急产业服务能力与质量。未来,中国电子、中电互联将集聚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优势创新主体,形成产学研用结合、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结合的创新机制,助力陕西省、延安市打造西部地区“工业互联网+应急产业”发展新高地,为我国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王军营在主持活动时指出,中电互联切实担负起央企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探索构建应急产业联盟,努力培育产业生态,多方发力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安全生产领域的融合创新。延安作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重要承载平台,重点围绕应急产业“两带四基地”布局,与中电互联携手引进落地了聚焦“工业互联网+应急安全”发展的中电星原,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应急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延安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力促进延安两化深度融合和工业转型升级。

周在龙在致辞中介绍了中电互联有关情况。基于中国电子PKS体系架构,中电互联自主研发了中电云网核心平台,打造了一系列解决方案,相继发布33项科技成果,其中12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位居“2021中国工业互联网先锋榜100强”第15位、中科院“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TOP100”第12位。未来,中电互联将进一步发挥国资央企的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支持中电星原聚焦“工业互联网+应急安全”方向,探索构建应急产业联盟,培育产业生态,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在革命圣地延安在安全生产领域的融合创新,支撑全国应急产业“一张网”建设,为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中电互联的力量。

朱玉朝代表陕西省应急管理厅对中电星原揭牌和项目签约表示祝贺,并指出,加快发展应急产业,更要加快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与应急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电星原依托中电互联综合优势,积极搭平台、聚产业,扎根细分领域,强化技术、产品、服务融合创新,打造了面向能源化工和应急安全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在“工业互联网+应急安全”方向取得了初步成果。希望中电星原继续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以创新中心、产业联盟为牵引推动合作生态,促进延安应急产业相关成果的转化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支撑延安市在产业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上为工业企业提供引导和服务,助推延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程炜表示,为引领应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延安一手推动本土企业向安全应急产业转型提升,一手通过“央企进延”招引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应急产业龙头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方位打造应急产业“生态圈”。中电星原的成立揭牌,将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基地”先进经验赋能延安应急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壮大应急产业规模。延安将充分发挥天时之资、地利之便、人和之利,大胆革新、积极作为,加快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将延安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成全国的“样板间”,奋力开启新时代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刘矿平介绍了延安高新区应急产业发展有关情况。延安高新区坚持以提高能源化工本质安全为目标,围绕“两带四基地”规划,构建应急安全一张网,打造“工业互联网+应急产业”安全生产数字化管控平台,建成应急产业创新发展空间5.5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高新区将抢抓政策机遇,抓住数字化油田、智慧化矿山和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战略机遇,谋划一批能够发挥延安资源禀赋、支撑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项目落户延安,将延安高新区建设成为西部国家应急产业高地。

会上,中电互联总经理助理、中电星原执行董事、总经理芦海巍介绍了中电星原有关情况。中电星原是中电互联全资子公司,于2021年1月在延安高新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元。中电星原聚焦“工业互联网+应急安全”方向,基于中国电子PKS自主安全体系,打造了面向建筑、煤矿、燃气、危化等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应急安全解决方案,建设了应急安全领域唯一获得授权的自主安全国标代码发行中心、建筑行业应急安全管理平台、延安煤矿智能化研究院,支撑全国应急产业“一张网”建设。未来,中电星原将聚焦应急领域,强化平台建设应用,加强合作生态构建与产业联盟创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应急安全装备、智能制造服务等领域,全力支撑延安应急产业“两带四基地”的建设,助力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举行了中电星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揭牌、油服行业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揭牌和陕西省安全生产智能化产业联盟揭牌仪式。油服行业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由中电星原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开展成果转化,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在石油管智能仿真、远程运维、预警分析等方面深度融合应用,推动油服行业转型升级。陕西省安全生产智能化产业联盟由中电星原、陕西科技大学发起,联合相关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安全生产智能化技术开发和应用模式创新,形成联合攻关、共谋发展的安全生产智能化发展体系,实现延安市煤矿智能化和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与应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18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中电星原与延安高新区、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人寿财险陕西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延安分行、中国移动延安分公司、中国电信延安分公司、中国联通延安分公司、陕西风华时代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华瑞新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新智认知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精科华盾应急救援装备有限公司、中为翰纬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河南三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熠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一诺同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露电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远通耐特汽车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大道(西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研究所、中煤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陕西航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围绕工业互联网、应急产业、石油管材智能仿真、数字经济、安全生产、5G协同制造、汽车安全装备、5G新基建等领域合作签署协议,项目总投资超20亿元。

会议集中发布了施工安全数字化管控平台、CIM基础平台整体解决方案、无人航空应急装备、工矿企业应急管理及超低排放监测预警平台、院前协同急救体系建设及应用平台、远红外节能环保型电热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技术等六项科技创新成果。目前,部分成果已在施工安全、消防演练、协同急救、智慧楼宇、智慧管网等领域实现产业化应用。

杨文龙以《延安应急产业十四五规划》为题进行主题分享,对延安围绕“两带四基地”的推动应急产业发展的路径进行了详细解读。

国家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延安市、延安高新区有关负责人,有关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相关企业负责人,以及有关媒体代表等共计15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