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互联3个项目获批工信部 国家卫健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联合公布了“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互联)及下属企业中电智能技术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电智能)和中电鹏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电鹏程)联合有关机构打造的“基于5G的智能疾控大数据平台研发及应用”、“基于5G的智能疾控大数据平台研发及应用试点”、“基于5G网络的远程心电监测系统”等3个项目成功入选“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
5G+远程中医诊疗养老平台
该项目由中电互联牵头,联合江苏联通、南京孝德智能、思灵机器人、北京科技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舸物联等单位打造。项目以“养老需求为导向、政府监管为中心、智慧服务为根本”为指导思想,通过建设基于5G适配多场景的网络基础,研制中医远程诊疗、服务等智能设备,研发中医临床智能诊断与决策技术、软件,打造中医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公众、企业和政府,构建以便捷体验为基础、以智能物联为轴心、以大数据分析为路径的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服务个性化、精细化、科技化、一体化,构建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该项目具有以下三大创新点:一是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医融合发展新模式,助推传统中医理论、技术、经验数据化、模型化、软件化,实现远程化、智能化应用。二是构建基于中医的诊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新模式,助推我国养老服务实现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的转变。三是创新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双路径并行推广模式,在创新城市多元化照料服务新模式的同时,有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
基于5G的智能疾控大数据平台研发及应用试点
该项目由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湖南省疾控中心、中电互联、长沙移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共同研发和建设。项目在“基于5G的便携式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和“基于5G的智能疾控大数据平台”应用试点的基础上,以可视化界面向卫生、疾控等疾病治疗防控部门展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结核杆菌(TB)、甲型流感病毒(InfA)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的监测和预警效果,以探索可接入各种类型检测设备,监测多种传染病发生情况,形成县→市→省→国家的由下往上全面覆盖、万物互联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网络,帮助各级卫生、疾控部门实时掌控传染性疾病态势。同时,项目将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的作用,帮助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实时掌握设备运行、耗材使用等相关情况。该项目具有以下五大优势:一是全新创建了疾控部门传染病监测和实时预警机制,显著缩短传染病预警时间,以可视化方式帮助疾控部门更迅捷地了解传染病发生的情况和规模;二是进一步优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对产品运行情况的监测方法,有效缩短医疗器械企业售后服务反应时间,有利于提升企业优化升级设备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医疗器械耗材供给方式,有效推动我国“两票制”和“一票制”进程,减少“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降低耗材成本,减轻医疗负担;四是填补当前5G环境下医疗器械通信规范、智能疾控大数据平台运行对比评价机制的空白;五是为医疗器械万物互联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实施方案。
基于5G网络的远程心电监测系统
该项目由翰林经纬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电智能、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东南大学、中电鹏程、湖南联通等开发。基于5G网络的远程心电监测系统以中国联通数据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戴尔服务器集群为载体,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和隐匿性患病人群使用移动可穿戴设备(动态心电监护仪),心电云平台监护中心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异常心电数据,对存在急性心梗、冠心病等风险的患者进行预警,有效避免急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该项目具有以下优势:一是采用5G物联网、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实时传输心电监测数据,协助医疗机构对非住院穿戴者实现不间断身体监测;二是提供远程动态心电戴机服务,患者在社区医院戴机即可就诊;三是提供远程动态心电危急值监护预警服务,对动态心电危急值进行监护预警;四是提供远程动态心电分析判读服务,戴机结束后即可从云上查看分析报告。
此次试点旨在充分发挥5G技术的特点优势,着眼丰富5G技术在医疗健康行业的应用场景,征集并遴选一批骨干单位协同攻关、揭榜挂帅,重点形成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越、效果明显的5G+医疗健康标志性应用,为5G+医疗健康创新发展树立标杆和方向,培育我国5G智慧医疗健康创新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建设试点项目,推动运用5G技术改造提升卫生健康网络基础设施,开展智慧医疗健康设备和应用创新,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5G智慧医疗健康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