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草原物联网创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会在长沙举行
10月18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组织的国家林业草原物联网创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会在长沙举行。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申报单位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简称中电互联)具备国家林业草原物联网创新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条件,建议按程序报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司副司长王连志,湖南省林业局科技合作处处长李玉平,中电互联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邓子畏在会上致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司推广处处长唐红英主持会议。
王连志代表国家林草局科技司感谢中电互联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建所作的大量工作,并指出,林业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有信息化的保证,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常必要。希望中电互联依托国家级双跨平台优势,架设起林草行业与工业互联网之间的桥梁,进一步聚焦林草行业的发展重点,为行业发展做好服务;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深化产学研用,不断强化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成果转化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全力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赋能林草行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李玉平介绍了湖南林草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情况,并表示,湖南省林草局推荐中电互联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保护和发展林业草原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依托单位中电互联及共同建设单位,在林草领域形成的平台、人才、技术等优势条件,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创建和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湖南省林草局作为推荐单位和归口单位,将一如既往做好服务、给予支持,助力建设单位加快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林草产业提质增效,建设林草产业新生态。
邓子畏对评审专家提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建设意见给予感谢,并表示,中电互联作为中国电子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平台,持续深耕主责主业,强化核心能力建设,依托国家级双跨平台,在国防科工、能源环境、电子信息等领域打造了一批示范标杆。其中,在智慧林草方面,中电互联打造了智慧林长制综合管理平台、林草物联网综合应用管理平台等7个软件平台,在森林防火综合治理、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森林碳汇监测等8个业务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下一步,中电互联将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双跨平台能力,整合共建单位优势资源,加快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加快推进林草行业数字化转型贡献积极力量。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依托中电互联建设的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科优势、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平台优势、湖南林科达农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北京金林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优势,围绕林草生态感知、“双碳”新发展等趋势,从林草物联网感知、传输、平台及安全研究等四个方向开展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标准制定等建设工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教授、研究员级高工等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研发队伍为人才支撑,通过构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搭建智慧林草工业设备及信息系统,形成了林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林业发展新模式,将有力突破当前林草物联网应用场景不够丰富、林草物联网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力度不够等共性问题,促进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后,可有效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大幅减少人力投入,辅助提高农林产品价值,预计5年内获得直接销售收入上亿元,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本次评审由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军国,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旭,中南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二级教授施荣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工曾伟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彭鹏飞组成。评审专家组现场核查了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长沙)工业互联网安全应用推广中心、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电云网,听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建情况汇报,对有关情况进行质询并形成一致意见。评审专家组认为,中电互联具有较好的研发基础、成果转化基础、人才队伍基础,初步形成了林业草原物联网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转化体系,团队结构合理、技术成果储备丰厚;所提出的目标、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设置合理,发展重点和布局符合国家发展需求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组织管理保障有力。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学技术司推广处四级调研员楼暨康,湖南省林业局科技合作处一级调研员熊四清,特邀专家代表、国家林草局中南院教授级高工熊嘉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副院长孙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邝祝芳,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森保所副所长颜学武,湖南林科达农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良义,北京金林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霍健等合作共建单位代表,以及中电互联副总经理张晗,规划科技部、财务管理部及下属长智院、中电数科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